为纪念敬爱的周总理和郑振铎先生诞辰百周年,我在《中华读书报》上发表了《周恩来与郑振铎》一文。随后,郑先生哲嗣尔康老师在电话中告诉我:最近在文化部的档案里发现了郑先生给周总理的一封信。不久,他就将此信的打印件寄给了我。我读了以后,激动不已,深感是非常有价值的珍贵文献,因而征得尔康老师同意,公布出来,让大家共享。同时,愿就自己所知,对信中的内容作一点介绍。
郑先生信中很简略地提到他当年搜购陶俑的起因和经过,实际情况还要丰富、感人得多;但限于篇幅,这里仍只能较简略地介绍。
抗日战争胜利后,郑先生全身心地投入爱国民主运动。他主编的《民主》周刊是当时国统区最著名的进步刊物之一,但到1946年10月底,终于被反动当局禁止。此后,郑先生便将主要精力转到文化出版工作上。这时,他看到日本人编的一本《东洋历史参考图谱》,觉得书中关于中国历史的地方错漏甚多。出于强烈的爱国心和责任心,他决心自己来编撰并自费印行一部巨型的《中国历史参考图谱》。郭沫若、周予同、顾颉刚、周谷城、翦伯赞、王伯祥、贺昌群、吴晗、向达等著名史学家都对他的这一壮举给予极高评价。郭沫若说:“这里应该国家做的工作,而郑先生以一人之力要把它完成。每一个中国人,凡有力量的都应该赞助他这项工作。”
为编这部巨著,他搜集了国内外大量的参考图书,时常看到近百年来帝国主义分子如何从我国抢掠骗窃大量文物古画的记载和照片。他认为这些应该让更多的中国人知道。于是,又奋不顾身地开始编选另一部巨著《域外所藏中国古画集》。除了古画以外,还有雕塑作品,他又打算编一部《中国雕塑史图录》,但因难度太大,便决定先编一部《中国古明器陶俑图录》。
所谓明器,又称冥器,即旧时伴葬用的器物,不少是陶土烧制的;而陶俑除了人形外,还有各种动物,也是伴葬用的。当时社会混乱,出土文物大量流失毁坏,郑先生心忧如焚。贵重的金铜器、唐宋古画之类,他买不起;而陶俑之类相对价廉,国内有钱人也不大注意,但外国人却也有收藏者,为不让流失国外,他便集中力量搜罗。他认为这些东西不仅具有历史文物价值,同时也是雕塑艺术品。为了买这些,他还欠了很多债。1947年,他将自己收集到的陶俑明器拍成照片(加上少许从国外图书上的翻拍者),由上海出版公司印成图版。只因他工作实在太忙,来不及撰写前言及说明,所以一直没有出版,仅装订了很少几部自用。这次上呈周总理并作过记号的,就是原先他自存者。可庆幸的是,当年印好的图版由上海文化界友人妥善地保存了下来,后在1986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整理装订出版,终于完成了郑先生的遗愿。
郑先生此信写于1952年。周总理很快就作了批示。据了解,内容如下:送郭(沫若)副总理、周扬副部长。原则同意,不仅要负责解决包装运费,其债务也应予一并偿还。如陶俑确须收藏,今后国家也应注意收购。请郭老召集周扬同志研究,提出意见。对郑先生的好意应予鼓励。
周总理的指示立即得到执行。8月20日郑振铎致刘哲民(上海出版公司老板)信中即提及:“从徐森老处知道兄近为弟的陶俑包装事甚见忙碌,感甚,感甚!”(徐森玉是华东文化部文物处处长)8月30日致刘哲民信中又说;“陶俑装箱事,多承劳力费心,感谢无已!……这批陶俑,全部捐献给中央,运费用中央支付。‘故宫’正缺这一类东西。此次陈列出来,当可大为哄动。因北京方面,亦已久无好的陶俑出现了。”这批陶俑中的精品,后配制了座架,安放在故宫太和殿两擎柱边,参观者啧啧称美。以太和殿之大,而陶俑、骆驼和马之类放在里面,也没有渺小不配之感,可见其艺术性之高。第二年,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陶瓷馆,便是以郑先生这批捐品为基础的。
周总理对此事的批示和对郑先生的鼓励,只是他一生中作过的无数英明指示中的一件;抢救和捐献陶俑,也只是郑先生一生中为国家作过的大量贡献中的一件。但我们从中已得到很多很多的启示了。我深深地希望有关单位能够从沉睡的档案中更多地发掘出这样一类文献,公布出来,不仅提供给有关研究者作出史料,更可以作为爱国主义的生动教材。
恩来总理:
我在一九四七年时,编印了《域外所藏中国古画集》一书,深切的感到,我国古画流落国外者日多,涓涓不息,将成江河。故发奋陈编,辑为是书,以提高人民的警惕心。同时,又觉得雕塑艺术,其重要不下于绘画,而汉唐之石雕和陶俑,流出国外者尤夥。云岗、龙门和天龙山之雕刻,佳者已尽在各国博物院和私人手中。汉魏六朝隋唐各代古墓出土之陶俑,尤为国外公私收藏家收购的目标。帝国主义者和盗墓匪、古董贩子们互相勾结,物一离土,便作出国的打算。而国内收藏者,注意及此者极少。他们每以“俑”为不祥之物,听任流散。我以为:汉唐古画,今已绝不可得,而与古画有同等重要性的雕塑,则尚不难得到,且为值亦尚低廉。因发愿搜罗陶俑,阻止其外流。计自一九四七年春天到一九四八年冬天两年之间,在上海购得汉魏六朝隋唐俑凡四五百件。架上地上,莫非是“俑”。有人说,这屋子大有泥土气。有的说,“如入墟墓”。其中有绝精者,足为我国雕塑艺术的最好的代表作。但我很穷,是举乃大类愚公移山,时时有举鼎绝膑之虞。负债累累,至今未能清偿。然亦从帝国主义者夺回不少好东西。因于四八年秋天,编印《陶俑图录》二册。(因“说明”未写好,迄未出版。)其中除一小部分取材于外文书籍及向国内各公私收藏家摄影者外,都为我自己的收藏。近见首都各博物院,内容极为空虚,雕塑尤少。市上所见,非伪品,即“移花接木”的东西(以此俑的头部拼接于他俑之身上,等等)。我个人收藏这些陶俑,无甚用处。而各博物院,特别是故宫博物院,则极为需要。因拟将个人收藏的全部陶俑(其中有一部分为唐三彩盘),贡献给中央人民政府,俾能放在各博物院里陈列:一方面补充其“不足”,一方面也提供了研究古代社会生活及衣冠制度的最真实可靠的材料,陈列出来,对于普及历史知识是很有用处的。盼望中央人民政府能够接收我这个微薄的捐献。我这些陶俑都还保存在上海寓所中。如果政府肯接收我的捐献的话,希望能够装箱运京。陶俑的包装是很麻烦的事,需要专门的技术。包装不好,中途一定会破碎损坏的。这笔费用,相当的大。我个人是负担不起的。还有几件很精美的俑,因为当初借款之故,还押在他处,此次亦拟赎回,一并运京捐献。很盼望政府能够给我若干奖金,俾能清偿我的债务。在总理国务百端待理之时,我把这件事来麻烦,心里甚为不安!尚乞于百忙之中,赐以指示。
即致
敬礼!
郑振铎上
六月十六日
附呈《陶俑图录》一部二册。其中有红笔作O者,为我自己作藏。作OO及OOO者是精品。